芦笋木蠹蛾为地下蛀食性害虫,仅10d左右的成虫期在地上活动,其余各虫态均在地下生活,主要取食芦笋的根、茎,使被害植株地上部分死亡,这是近年来芦笋田缺苗的主要原因。小编为大家总结了芦笋木蠹蛾的特征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1、形态特征
成虫:雌性虫体长40~60 mm左右,翅展80~115 mm,雄虫略小,淡黄褐色,刚羽化时全身布满绒毛。成虫触角均为单栉齿状,鞭节56~65节。
虫卵:呈椭圆形,初为黄褐色,逐渐呈褐色,卵粒粘结一起呈块状。卵壳表面数条纵横隆起,隆起沟有横隔,卵长径0.3 mm,短径0.2 mm。
幼虫:初孵幼虫为乳白色,老熟幼虫呈浅黄色,头大,体壮,头黄褐色,咀嚼式口器,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1对。
茧:圆柱状,平均长80 mm,平均直径15~18 mm,上粗下细,垂直插入地面,上端与地面平行。茧的外表粘满沙土,与土壤颜色基本相同。
蛹:呈棕色,蛹体向腹面略弯曲。雌蛹体长20~30 mm,宽5~8 mm,雄蛹体长15~25 mm,宽3~6 mm,腹背面具有2行刺列。
2、生活习性
芦笋木蠹蛾羽化时间集中在19:30―23:00,羽化出土后,先两翅紧并,停留2~3 h,然后开始飞翔,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趋化性和补充营养习性。利用手电筒、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可诱杀到很多成虫。交尾高峰集中在凌晨2:00―5:00,雌蛾一次产卵约10~20粒,将卵产在地表面以上10~20 mm处的芦笋茎杆上,可多次产卵,一生可产卵60~100粒。成虫寿命很短,约6 d左右。幼虫孵出即咬破芦笋茎皮,进入内部蛀食笋茎、笋根,蛀食根部呈空管状或只剩下破碎表皮,地上部分提早变黄、落叶,严重的整株干枯死亡。该虫食性单一,只为害芦笋,目前未发现其他宿主。
3、发生规律
芦笋木蠹蛾在山西省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30 cm以下越冬。一般幼虫11月中旬基本停止取食,第2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当地温达到15 ℃以上时幼虫陆续上升到表土4~10 cm处作茧化蛹,蛹经10 d开始羽化,成虫2日龄开始交配、产卵,观察发现该虫成虫喜迁移至地头产卵。从2007―2009年的调查情况来看,芦笋木蠹蛾在山西省发育进程极不整齐,因受温度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个体间发育不尽一致,在同一段时间内会有不同虫态同时存在。
4、防治措施
芦笋木蠢蛾属地下钻蛀性害虫,它除8~12 d的成虫期在地上生活外,其余各虫态均在土壤中活动。根据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采用以下几种防治方法比较行之有效。一是人工捕捉。4月中旬至5月下旬老熟幼虫上升至地表作茧化蛹,可用铁耙扒茧灭蛹。从4月中旬开始,从每隔1周扒地1次逐渐增加至每天扒地1次,可灭蛹80%以上。二是灯光诱杀。从5月上旬开始,在笋田设置频振式杀虫灯。灯距地面1 m,每天19:30开灯,早晨6:00关灯。该灯杀蛾效果明显,一盏灯控制1.7 hm2笋田,虫株率为0,防效达100%,而另一未挂灯区笋田虫株率达33%,虫害严重。三是糖醋液诱杀。发蛾期用糖醋诱杀同样能取得良好效果。糖醋液配制比例一般是酒∶水∶糖∶醋为1∶2∶3∶4。糖醋液用量一般为45 kg/hm2,可将糖醋液分别装在75~90个/hm2瓷盆内,均匀分散在芦笋田间。每隔7 d更换1次糖醋液。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