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危害迟收过熟果实,尤其是有伤口果实易发病。初病果局部或全果软化,表皮逐渐变成褐色,出现湿腐状,表皮稍微皱缩有裂纹。湿度大时病部表面或裂缝中长出稀疏白霉。最后病果腐败流水,病部易开裂,散发出酸臭味,别于软腐病。
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寄生酸腐节卵孢(Oosporalactis Fr.var.parasitica)。病原菌在土壤中或附着在棚室里越冬或越夏,第2年春天借气流传播,从生活力衰弱的部位或伤口侵人,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大量病原菌进行再侵染。病原菌腐生性较强,采收后堆放或贮运中病健果直接接触,可引起传染蔓延。温度23—28℃,相对湿度高于85%,利于发病;伤口多或大量贮运时,果实易发病;雨季或田间湿度大时发病重。
病害治疗方法
⑴栽培措施。注意通风降湿,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棚室湿度。采收时避免造成伤口,棉铃虫危害严重地区,要及时防虫,减少虫伤。收获装筐时注意剔除病烂果,贮放时注意通风。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农药有 14%络氨铜水剂 4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防治工一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