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关于印发《广西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等2项标准的通知

2020-11-02 15:16来源:   作者:未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

关于印发《广西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技术

规范》等2项标准的通知

各市农机中心: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进程,加快水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经充分讨论研究及专家审定,制定了《广西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和《广西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规程》2项标准,现予以印发。各地请参考本技术规范、规程,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技术内容,做好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附件:1.广西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

2.广西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规程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

2020年10月30日

附件1

广西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西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区域选择、整治内容、基本要求和整治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2148??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DB45/T 951??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NY/T 2148和DB45/T 9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宜机化地块

适宜农业机械开展耕作、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运输等作业的地块。

3.2宜机化整治

根据确定的农机作业目标和模式要求,通过开挖回填等工程措施,开展地块整理、田间道路修改建和灌溉与排水系统的修改建等综合整治改造,将丘陵山区地块改造成为满足农业机械作业要求的地块的活动。

3.3水平条田

在地面坡度3°以下地区,依据排灌方向沿等高线修建的较大面积的、几何形状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条状形水平田块。

3.4缓坡地块

在地面坡度3°~6°地区,依据地形平整成顺坡向倾斜的、较大面积的坡形田块。

3.5梯田

在地面坡度相对较大地区,沿着山坡修建的形状像阶梯呈长条形的田块。

3.6水平梯田

在地面坡度相对平缓地区,将缓坡地沿等高线修建成水平的梯田。

3.7坡式梯田

在地面坡度相对较大地区,采用培地埂的方法,依据地形修建成顺坡向倾斜的梯田。

3.8隔坡梯田

在地面坡度相对较大地区,沿原自然坡面隔一定距离修筑成的、并在梯田与梯田间保留一定宽度的原山坡植被的水平梯田。

3.9梯台地块

在地面坡度相对较大地区,依据地形修建的呈交错布置的水平或坡式梯台式地块。

3.10田间道

连接道路与地块、村庄与地块、基地与地块之间,供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车辆行走的道路,也称作机耕道。

3.11生产路

整治区内连接地块与地块之间、田间道与地块之间,供农业机械和行人通行的道路。

4区域选择

选择的整治区域应满足以下条件:

    地块道路通达性较好、土层深厚、集中连片、能够规模化实施改造的耕地;

    地块所在山体稳定、不易发生严重水土流失。

5整治内容

5.1宜机化整治的内容包括地块整理、田间道路修改建和灌溉与排水系统的修改建。

5.2地块整理包括土地平整、岩石清除、碎石捡拾、地块大小的优化、地块的修形和拓宽以及土壤培肥熟化。

5.3田间道路修改建包括田间路和生产路的修建和改建。

5.4灌溉与排水系统的修改建包括灌溉沟(管)和排水沟(渠)的布置和改造。

6基本要求

6.1地块整理

6.1.1土地分类平整。根据经济和实用原则,采取小平大不平方法,针对地形地质条件、耕地坡度、土层厚度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平整。地形和坡度差异较大时,宜按下列类型分片平整,不片面追求大平整:

    坡度小于6°时,可修整成水平条田或缓坡地块;

    坡度为≥6°~15°时,修整成水平梯田。土层较薄的,宜修整成坡式梯田;

    坡度≥15°时,可修整成坡式梯田或隔坡梯田。当地形复杂不宜修成梯田时,可修整成梯台坡地。

6.1.2优化地块大小。地块尽可能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梯田应沿等高线布置,其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实现以条带状分布为主,延长机械作业线路,减少机械折返频次。

6.1.3消除作业死角。对尖角、弯月形等影响农业机械作业的异形地块,进行开挖回填、截弯取直等整理,尽量拓宽地块宽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和作业要求。

6.1.4保持土壤肥力。开展土地平整前,应先将肥沃的表土剥离存放,在田面满足平整要求后,再将表土均匀地铺到指定的田面上或回填到种植作物预挖好的坑内。

6.1.5土壤培肥熟化。地块整治完成后,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粪肥施用等生态培肥方式,结合深松、旋耕等农业机械化措施,培肥熟化土壤,提升地力。

6.1.6砾石填埋处理。地块整理整治中的砾石,宜就近集堆深埋处理或用于砌田埂或护坡。

6.1.7防止水土流失。梯田修筑应与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措施相结合,提高防御暴雨冲刷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梯田田埂宜采取夯土埂、石头埂、土石混合埂或埂上种植植物等措施,防止梯田坍塌。

6.2田间道路修建、改建

6.2.1完善田间道路。田间道路包括田间道和生产路。进行田间道路修建、改建时,应在满足机械化通行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田间道路布置要与地块类型、区域规划、灌排渠道、输电线路等协调一致。

6.2.2地块互联互通。通过开挖回填土壤等工程措施,每块地块修建进出坡道,相邻地块间修建连接通道,实现相邻地块之间、地块与道路的互联互通;设置必要的地块末端掉头平台,满足农业机械进出地块顺畅需要。

6.3灌溉与排水系的修建、改建

6.3.1合理布局沟渠。根据整治后的地块坡向和其他相邻地块雨水排泄流向,合理布局沟渠。沟渠的修建应兼顾农业机械通行需要,深开围沟、背沟,少开或浅开厢沟。

7整治标准

7.1地块标准

7.1.1地块形状:地块以长方形为原则,通常长边均以田埂为界,短边则临接田间道路及水路,使其能直接临路灌溉和排水。对于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的,地块应顺应地势呈扇形,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田埂线随之略有弧度,不要求一律直线。

7.1.2地块大小:田块面积大小应因地制宜,以满足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要求为目标。水平条田单块长应不小于100m,宽不小于20m;水平梯田单块长应不小于50m,宽不小于5m;坡式梯田单块长应不小于50m,宽不小于15m。

7.1.3地块方向:应配合地形、日照、风向及土地承包权属进行设计。

7.1.4地块坡度:改造后的单块水果土地纵向坡度不大于15%,横向坡度不大于3%。

7.1.5砾石埋深:砾石埋置深度应不小于50cm。

7.1.6最大挖填高度:最大挖填高度应不大于2m。

7.2田间道路标准

7.2.1田间道路路宽:田间道宽度3m~6m,生产路宽度不超过3m,进出地块坡道、地块连接通道宽度不超过3m。

7.2.2进出地块坡道坡度:坡道坡度应不大于20%。

7.2.3田间道路通达度:即整理后的地块田间道路通达度应达到100%。

7.2.4田间道路材料:田间道路面一般采用砂石路面,生产路路面宜采用砂石路面或素土路面。各种路面需满足设计标准、车辆载荷和质量寿命等要求。

7.3灌溉与排水系标准

7.3.1灌溉与排水工程应遵循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根据改造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布置。

7.3.2经过或横穿地块的灌溉管道应90°截弯后,埋入地下不小于30cm。

7.3.3排水沟布置应与田间渠、路相协调,可选用灌排兼用或灌排分离的形式。

7.3.4排水沟类型以明沟为主,在农机跨越处适当设置暗沟(渗滤管)。

7.3.5排水沟布局合理,尺寸适宜。排水沟断面大小尺寸应根据农田排水标准和排水量进行确定。

附件2

广西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规程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指通过插秧机加装施肥装置,在机插秧作业的同时,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覆土等作业,把肥料施在秧苗侧部一定深度土壤中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具有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前期营养生长、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等优势,为绿色高效复合装备技术。通过加快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示范应用,推动我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

    技术流程

title=

二、技术要点

(一)秧苗准备。

1.品种选择

选用生育期适宜、优质、高产、多抗、适宜机直播并通过审定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的要求。

2.发芽试验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其目的是掌握谷种的发芽率,以便确定播种量。一般要求发芽率应在90%以上。

3.种子处理

每亩大田用种量:杂交稻1.5kg~2kg,常规稻2kg~3kg。播种前需进行晒种、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等技术处理。

(1)晒种。谷种浸水前应在阳光下晒4~5个小时,其作用是激活种子胚胎细胞,提高发芽率。

(2)选种。用低风量扬去空瘪谷粒,然后浸入清水搅动5分钟后,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空瘪谷粒,沉在水底下的比较饱满的谷粒即可作为谷种。

(3)消毒。选用咪鲜胺、 使白克或施保克(2ml)加吡虫啉10 g兑水6kg~7kg浸种12小时(或选用具有同等及以上药效的药品消毒处理),消毒后清水洗净,防控立枯病、稻瘟病、白枯病等病害。

(4)浸种。早稻室温清水浸种12~24小时,晚稻清水浸种12小时左右,确保种子吸足水分,此时谷壳透明,可见白色胚部,谷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浸泡过程中,每隔6个小时将谷种捞起清洗一次,并在空气中停留半个小时左右,使谷种充分吸收氧气。

(5)催芽。浸种后将种子置于35℃催芽室或温箱内12小时,种子破胸露白,清洗干净。

(6)育秧。培育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秧根盘结不散的秧苗,苗高一般120~180mm。

(二)田块整理。

1.整地。放水泡田,水深没过耕层3~5cm,泡田时间要达到5~7天。整地要深浅一致,整地深度16~18cm。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3cm为宜,作业结束后表面不外露残茬,沉淀5~7天,达到待插状态。

2.平地。选择旋耕机进行平地,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择60~90马力拖拉机,配套带有滑切刀齿、耕作幅宽与拖拉机马力相匹配的水田埋茬平地机。

3.沉淀。机插大田泥浆应达到泥水分离,寸水不露泥,沉实而不板结,壤土沉淀2~3天,砂质土沉淀1~2天。

(三)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

1.肥料选择

应选择颗粒均匀(粒径1.5~3.5mm),表面光滑,硬度要适宜(196kPa以上),无破碎粒或粉末,不吸湿固结的肥料,建议应用水稻控释缓释专用肥或配方肥。

2.机具准备

施肥机搭载在水稻插秧机上,根据田块的土壤类型选择风送式或垂直螺旋式进行侧深施肥作业。作业前调试各施肥口排肥量是否一致,各施肥口排肥量是否与理论施肥量一致,根据理论值与实践值间的差距进行肥量调节。

3.施肥作业

施肥机搭载在水稻插秧机上进行作业。深施位置距离水稻根侧4.5~5cm深5cm,提供水稻插秧后秧苗从返青到分蘖期间的肥料供应。按照土壤地力不同,采用机插侧深施肥专用缓释控释肥料经过实际对比测算,按减肥10%左右确定施肥量,达到减肥不减产的目的。

4.作业质量

施肥位置要精准,应位于距离水稻根侧4.5~5cm,深5cm的泥中。机插秧苗应避免缺株、倒伏、歪苗、埋苗。

(四)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

注重不同时期的水分管理。分蘖期应以浅水为主;够苗后应晒田,可多次轻晒;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应灌回浅水,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

2.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和为害程度,选择对口的农药品种及施药量进行科学防治。

用机动喷雾器进行喷肥(药),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风速小于4米/秒,雾化良好,确保超低喷雾,施量均匀,用量准确,按田块分布喷施,降低药物残留。

(五)机械收获。

选用带茎秆切碎和抛洒装置的半喂入或全喂入收获机进行机械收获,减少损失,综合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含杂2%以下。

三、一般要求

(一)田块耕整深度应均匀一致,田块平整,田面高差不大于3cm。

(二)作业前应先检查调试机具,调整好行距、施肥量。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并进行5~10分钟的空运转,保证各运行部件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能正常工作。

(三)作业时要保证肥箱和各排肥部件的干燥,在停放插秧机超过1小时,应将排肥轮拔出,拉开插板把肥料清除干净,防止潮解粘肥;要经常利用停机时间清除开沟器、排肥槽、覆土复泥器和排肥管上的泥和草,消除堵塞隐患;晚间停机时要取下排肥轮,放在屋内干燥处,以备第二天再用。

四、安全要求

(一)操作人员应经专业的系统培训,操作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做好各项检查并观察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方可开机。

(二)在插秧机运输过程中,要把侧深施肥机调节架调整螺丝调到开沟器最高(浅)位置,防止刮碰。

(三)植保机械应按章操作,作业时应避免在降雨、大风和气温超过32℃等气象条件下进行喷洒农药作业,防止出现药害和中毒事故。

抄送:南宁市、梧州市、钦州市、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崇左市糖业发展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办公室2020年10月30日印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