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公路建设养护中心驻西堤头镇季庄子村帮扶组重振村内绣花鞋企业,为困难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四年前天津海关工作组的到来,让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一座座“炮楼”似的旱厕不见了,十几处臭水沟变清了;如今街心水景公园映衬着新硬化的“小康路”和两个健身广场,白天绿树成荫,夜晚路灯明亮。这个历史上靠烧盆做罐谋生糊口的村庄,千百年来第一次有了这样内外兼修的“颜值”。
拥有这样第一次变化的还有家住滨海新区小王庄镇东湾河村的周玉兰,她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滨海新区国资委的帮扶下,她第一个加入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第一年就分到了6750元。
脱贫攻坚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写在中华大地上的宏伟史诗。天津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天津市逐村摸底排查,倒排相对困难村,选派工作组开展结对帮扶,覆盖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力度之强前所未有。
采访中,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宝雨介绍:“八年来,天津市先后两轮结对帮扶1561个困难村,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培育乡风文明和困难群体兜底保障等方面,精准帮扶、精准施策,高标准完成‘三美四全五均等’帮扶目标,充分保证了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不落一村一户一人,为天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今,第二轮帮扶的1041个困难村庄已经全面实现了村庄美、环境美、乡风美;产业帮扶、转移就业、水电供应、户厕改造全覆盖;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住房安全、社会保障、便民服务城乡均等化……振兴乡村的美丽画卷如锦绣般在津沽大地上铺展。
强根基
筑牢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石”
从2013年开始,先后有4000多名驻村干部远离喧嚣,奔赴农村,投入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浓情岁月,市、区、乡镇、村和驻村工作组将“五级联动”的帮扶大网撒向最困难的基层农村。
“来的时候一看就是干部下乡,村里人躲着我聊天。现在外来人看见我就觉得是个‘老乡’,都主动过来打听事。”天津特警总队帮扶干部方海波现在对自己村民的身份感到自豪。
而方海波刚来到武清区豆张庄镇周立营村时并不是这样,这个村过去“两委”班子不健全、党组织涣散,工作组一连走访几天,吃闭门羹是常态,而村民聊天往往都跑到两里地外的大堤上,才敢畅所欲言。
是一张“暖心茶桌”建立起党员群众沟通的桥梁。工作组一个月内走访了两个帮扶村共78名党员,摸清了“党组家底”,梳理出村子问题的脉络。“每次党员学习,工作组给每位党员沏上一杯热茶,工作组来村对待我们太真诚了,我头一次见到这样的驻村干部。”周立营村75岁的老党员张希芹感叹。
自从有了“暖心茶桌”,党员们、村民们有事都来唠唠,干部们和群众拉近了距离,倾听到了最真实的民声民意,了解到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2018年,天津特警总队帮扶的两个村都选出了“一肩挑”干部,四名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并培养了20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庄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干实事,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采访中,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王智毅介绍,我们的帮扶就是要突出党建引领,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帮扶任务,驻村工作组组长任“第一书记”,帮班子、带队伍,将村党支部打造成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为困难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像周立营村一样,通过换届选举,天津市困难村全部实现“一肩挑”,党支部凝心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困难村党组织全部达到了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活动开展好、制度建设好、作用发挥好的“五好党支部”创建标准。
壮产业
推动村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天津市始终把实施产业帮扶、强化“造血”功能,作为困难村和农民群众稳定脱困、长久脱困的重要途径和治本之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兴村富民。
在工作组带动下,宁河区宁河镇南沽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全村85%的农户入社,选定了优质黄冠梨品种种植,按“六统一”模式管理,盛果期经济效益达到了750万元。西青区探索出“项目打包、主体明确、资金入股、保底分红”的工作思路,以镇为单位,打包实施了杨柳青镇林木种苗及果树种植基地、辛口镇鼎善万家市民小菜园农业园和王稳庄镇智能温室种植3个产业项目,8个困难村参股分红,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全部超过50万元。在帮扶工作中,天津市共建设了117个产业项目,探索创新了“村级合作经营、产业基地运营、龙头企业入股、农业企业带动、固定资产租赁、乡村旅游开发、社会服务收益、‘互联网+’销售”八大产业帮扶带动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成为困难村和农民群众脱困致富的“新钱袋”。
天津海关充分发挥自身检测机构优势,发现帮扶的盆罐庄村陶土锶元素含量高,于是带领全村在“健康IP”上做文章。“现在用盆罐庄的陶杯、陶茶壶饮水,用陶甑蒸饭盛菜,以此为主题的制陶体验游、特色餐饮游等产业逐步开发出来了。”村里韩家窑的传人韩克胜自豪地介绍。同时盆罐庄村依托“美丽村庄”、饮水提质增效、户厕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政策,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村庄环境面貌也焕然一新。经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2019年盆罐庄村被纳入天津文化旅游示范村建设,盆罐陶艺也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市举全市之力“真金白银”地支持帮扶工作,打好政策集合、项目集中、资金集聚、措施集成的“组合拳”。据悉,天津市农业农村部门发挥主责部门作用,投入“美丽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专项补贴资金25.34亿元;48家市级职能部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电网、饮水等一系列改造工程,投入近50亿元;各区、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近150亿多元。目前,1041个困难村全部达到“美丽村庄”建设标准,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兜住底
实现困难群体社会保障全覆盖
家住滨海新区东湾河村的周玉兰,丈夫是残疾人,她一直靠出租自家的15亩土地和打点零工维持生计。滨海新区国资委驻东湾河村工作组组长贾长龙隔三岔五就去周玉兰家探望帮助,但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从根源上帮助困难群众,增加村民收入,经过多方调研,工作组决定推动成立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
“千万别弄合作社,弄完这是个烫手的山芋,弄不好老百姓的意见更大。”东湾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两委’班子首先就有着顾虑,而村民中更是传言“不成立合作社,土地还能赚一些租金,要是成立合作社,万一赔了,连租金都没了。”
在合作社成立的关键时期,贾长龙还是从困难户周玉兰家做突破口,他邀请周大姐参与合作,并承诺失败了会赔给她土地租金。有了驻村干部的承诺,周大姐带头加入合作社,村民见状也跟着加入。2018年6月,小王庄镇第一家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天津万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全村67户700多亩耕地都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种植。当年,每亩地实现了纯收入660元。周玉兰家分到了6750元,这已经相当于之前她租地和打零工的收入总和了。
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对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要格外关注、关心,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绝不能以平均数掩盖一人一户的困窘。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从“村”向“户”延伸,对困难群体逐户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实施“8+1”的社会救助机制,做到“应保尽保”;落实困难学生19项教育资助政策,实现“应助尽助”;对困难群体全额资助参险,落实家庭医生免费签约服务,做到“应帮尽帮”;大力实施困难群体危房改造工作,实现“应改尽改”;发挥社会救助资金“救急难”作用,发放救助金1030万元,救助3301人次,确保高质量小康社会不落一村一户一人。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