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菜多用”,产业焕发新活力

2021-07-26 09:33来源:农村部   作者:未知

  “种植模式改变、经济效益提升,是农民积极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安徽省油菜种植面积突破600万亩,良种覆盖率98%以上 

  前不久,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全省油菜高产竞赛,7个市10个油菜种植大户参赛,田块平均亩产215.3公斤,位于肥东县梁园镇管湾社区的126亩油菜高产田,以平均亩产253.8公斤的成绩夺得冠军。 

  “举办比赛,目的是检验近年来油菜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等高质高效技术实施情况。”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杨汉明介绍,本次参赛的高产田均选用了高产优质品种,集成了包括种肥同步机械直播、化除化控、高效肥料运筹、无人机植保、机械化收割等轻简化种植技术,使得生产成本控制在400元/亩左右,按亩产200公斤测算,每亩纯收益700元以上。 

  高产典型的背后,是近年来安徽省油菜面积显著回升,整体效益不断提高。 

  2018年开始,安徽省油菜种植面积回升,特别是皖南和安庆、马鞍山等地恢复较快。2018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535.5万亩,总产84.3万吨;2019年增加到545.8万亩,总产87.3万吨;今年面积突破600万亩,比最低的2017年恢复增长15%以上。 

  “种植模式改变、经济效益提升,是农民积极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杨汉明分析,过去受大豆进口影响,加上油菜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油菜种植面积下降严重。但随着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突破,特别是轻简化栽培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油菜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十三五”以来,国家油菜改良中心合肥分中心、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等科研平台的建立,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安徽省油菜良种覆盖率98%以上,优质“双低”油菜品种95%以上,化肥和农药新技术应用面积95%以上。 

  “一菜多用”则为产业注入新动力。近年来,黄山、安庆、马鞍山等地开发了油菜美化、菜肥兼用、间套作栽培、油菜花蜂蜜等多元化功能,特别是利用油菜花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种植面积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当涂县是油菜种植传统优势区。据当地负责人介绍,通过挖掘一二三产业融合潜力,拓展油菜观光等多种功能,一亩油菜的产值在2000元以上,比原来单卖油菜籽至少高出1000元。 

  “播种太早可能遭遇倒春寒,品种抗寒能力不行。” 

  品种、生产设备和技术研发有短板,制约产业发展 

  虽然面积在逐步恢复,但安徽省油菜产业在全国位次有一定下滑。2005年以前,安徽省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湖北居全国第二。从2006年开始位次逐步下滑,去年面积居全国第六,总产量第五。 

  位次下滑的背后,反映的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周可金认为,品种、生产装备和技术研发滞后及加工业发展不足,限制了油菜产业的发展。 

  品种问题突出表现在“早熟、稳产、多用途”的油菜新品种缺乏。据了解,当前安徽省南方油菜生产中的品种、栽培技术与水稻、棉花等前后茬口具有一定季节矛盾,影响冬闲田开发利用,其制约因素在于缺乏抗寒性强、产量高的早熟和极早熟品种。“播种太早可能遭遇倒春寒,品种抗寒能力不行。”采访中不少种植大户反映。 

  收获也是制约油菜生产规模扩大的瓶颈之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油菜机械化种植水平在提升,但适合安徽省特点的油菜生产机械化装备及其配套品种、技术研发,仍相对滞后。“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抗裂角、抗倒、抗除草剂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没有突破,适合安徽省油菜主产区耕地地形和气候特点的油菜生产机械装备,特别是收获机械还未定型投入批量化生产。”周可金说。 

  近年来,油菜种植方式发生改变,以轻简化、机械化种植为主,劳动力成本有所降低,但也影响了品种产量潜力发挥,是单产难以进一步突破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坦言:“油菜直播种植,生产中会出现出苗不齐、苗不壮、产量低问题。杂草危害严重,相应的高效施肥技术和油菜根肿病综合技术方案缺乏,都影响了产量。”此外,虽然安徽省油脂年加工量较大,但大部分油脂加工企业规模偏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菜粕综合利用率很低。不少油脂加工企业自主经营能力差,品牌打造意识不强,市场占有率低,对当地油菜种植带动能力较弱。 

  安徽省油菜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油菜主要产区之一。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释放增加国内菜籽供应自给率信号。周可金认为,随着油菜观光旅游、油脂加工和饲料化等多功能用途被开发,加上各级政府扶持政策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关注,油菜产业将迎来更大空间。 

  “这种菜籽油每斤能卖十几块,而普通的只能卖几块钱。” 

  产学研互动,以科技支撑带动全产业链升级 

  在当涂县黄池镇长福村,记者走进马鞍山天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菜籽油清香。玻璃密闭的车间内一组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在运转。厂房外工作人员正在往卡车上搬运菜籽油。 

  “这种菜籽油每斤能卖十几块,而普通的只能卖几块钱。品种好,加工工艺先进,菜籽油品质高。”公司负责人张云介绍,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合作,引进专用品种,与当地农户签订3000亩订单,同时引进专用生产线。油料价格高,反过来就能带动农民增收。“对订单菜籽,每斤高出市场价两毛钱收购。”张云说。 

  “当涂县的做法表明,油菜产业提质增效要依靠优质品种、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和精深加工。”在当涂从事油菜新品种推广多年的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侯树敏介绍,当地主要采取“科研攻关+部门推动+基地示范+主体应用”方式,建立油菜协同创新与技术研发集成示范推广体系,近两年已经推广几十个专用新品种。 

  周可金介绍,“十四五”期间,省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将重点推动油菜绿色节本高效全程机械化技术和化肥农药双减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茬口合理、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双低油菜品种。挖掘油菜多功能潜力,延长产业链,探索“生产+加工”“生产+农超”等相关休闲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经营模式,促进三产融合发展,“高油高产多抗适机菜油两用油菜品种、精量联合直播技术、全营养缓释专用肥、高效田间管理技术、分段联合收获技术、功能型菜籽油绿色高效加工等,都是重点技术课题”。 

  “在政策推动上,建议设立省级油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江淮丘陵地区及沿江江南的油菜主产区。”周可金呼吁。市县财政也应设立油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实行油菜与小麦等粮食作物同等补贴政策,增加油菜机械化作业补贴,推进全程机械化。加工强才能带动产业链的壮大、延伸。周可金建议,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特别是要鼓励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强面向消费的产学研一体运行,带动从种植品种到加工技术再到产品的全产业链革新升级。 

  “在加工上要加强低芥酸、高油酸菜籽油消费引导和多功能利用。”周可金表示,目前这类菜籽油的营养价值和产业升值潜力未能得到发挥,市场上难觅踪影,市场优质菜籽油产品少、档次低、价格低。要以品种为基础、绿色种植为保障、加工为依托,研发推广适宜消费新需求的优质菜籽油,开拓消费市场。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