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全面小康的“乡村样本”

2021-07-26 09:39来源:农村部   作者:未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穷二白的小村庄,发展成远近闻名的综合实力强村;杂乱无章的原始村落,发展成赏心悦目的新型田园小镇;乏味无趣的农村生活,发展成丰富多彩的温馨日子……

  在党的领导下,乡亲们靠勤劳双手和聪明才智,苦干加实干,在全面小康道路上,依靠实践创造,迈出坚定自信的发展步伐,输出加快振兴的“冰城样本”。

  村企共建 蹚出一条富民新路 

  群山夹涧,奇石险崖,四周由10座砬子峰环绕,一条清澈的猞猁河从南向北穿过宜人村庄……“这山,这水,这村庄,还有这里的生活,太美了!”一位来自河南的游客登上宾县宾州镇友联村的观景台,远眺村庄美景,发出阵阵感慨。

  依山傍水,借“游”发展。近年来,友联村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仅乡亲富起来,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友联村也获评“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五星级村”“首批国家级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了冰城乡村游的“领头雁”。

  “以前的友联村,粮食运不出去,新娘子娶不进来,通乡路上开着大吉普都难走……”友联村党支部书记管洪彬对过去的苦日子记忆犹新。

  靠着党的好政策,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2012年,友联村开启“村企共建”发展模式。凭借与红星水库、香炉山景区和二龙山景区相邻的良好区位优势,村子与企业联手开发“英杰风景区”,全力打造集风光观赏、休闲度假、历史教育、农村新居、旅游地产、农民增收“六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和旅游名村。

  在友联村村口,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林立,老人在楼前乘凉唠嗑,孩子无忧无虑地嬉闹玩耍……村民住上楼房,得益于友联村“村企共建”的开发运营模式。

  “‘村企共建’的目的是让企业来村里投资,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和村经济的发展。通过村民与企业的资源置换,村民住进了楼房,居住和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管洪彬说。

  在“村企共建”过程中,企业通过英杰风景区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吸纳了友联村8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至5万元。通过提供丰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家门口打工。

  村民杨浦将自家的5亩地租给风景区,景区在他家地上建成蔬菜大棚,又出钱把杨浦聘回来照料大棚。村民吴鑫说:“听说景区要招导游,工资还挺高,我打算去试试。这附近的砬子山我从小就走遍了,闭着眼睛都走不错。”

  打造特色风景吸引游客的同时,友联村希望通过优化服务环境留住游客。友联村着力打造东北特色生态休闲民居,目前已经建设20栋,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每日可接纳250—300位游客住宿。村里还建成岭上林果、岭下采摘的生态园,共栽种了12种果树、20余种蔬菜。春季可以赏花,秋季可以采摘……游客体验农耕收获喜悦的同时,又增加了土地产出效益,让友联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小康乡村。

  乡风铸魂 从美丽生态到美好生活 

  午饭时间刚过,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的赵成,背着手溜溜达达地来到村里的“德礼之家”,找到村风文明理事会理事长王治铭说:“孩子回来办婚礼,我想用用这个地方,来找你商量商量。”“行啊,在咱这儿办方便,弄上8个菜,像吃自助餐似的,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王治铭笑着答应了他。

  “德礼之家”是村民集中举行活动的场所,由村风文明理事会进行管理,内部建有厨房,并配备餐台、消毒柜、音响、大型显示屏等设施,免费供村民进行婚丧嫁娶办宴席使用。村民自己采购食材在“德礼之家”烹饪,招待老亲少友,成为建国村举行红白喜事的“新风尚”。

  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一座座精致温馨的农家小院、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灿烂笑脸……走在建国村,处处能感受到这座村庄的“精气神”。

  近年来,建国村驶入小康“快车道”。为推进村风文明建设,建国村订立新规矩,即以老党员、老干部为核心,吸纳有威信、能主事的村民组建村风文明理事会,健全完善《村风文明理事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凡村民家中有红白事,理事会主动提供服务,并指导监督相关事宜,控制规模,简化仪式。一年来,共为村民办红事、白事5件,得到村民充分认可。建国村积极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黄赌毒、封建迷信行为,群众自发组建了秧歌队、舞蹈队、志愿服务队,成立了爱心超市,现已举办捐赠活动20余次,捐赠物品800余件。

  在建国村,除了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村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外,井然有序的垃圾分类也让外来人眼前一亮。“从政府到村民,对垃圾分类都特别重视,大家有了认知,也很自觉。”村党支部书记邱红伟告诉记者。

  如何做好垃圾处理?建国村有一套独特做法。建国村依托方正镇建立户分类、屯收集、县转运三级联动机制,采取定点分存、定人清理、定时转运的垃圾处理方式:设置分类投放垃圾箱,教育引导农户对垃圾进行初分;每屯聘用1名保洁员、配备1台保洁车,全天进行巡查;保洁员在收集过程中对混投的垃圾再细致分捡,将三类垃圾分类堆放,每天通过县城管垃圾运输车对村级生活垃圾进行清运;由县垃圾处置厂进行统一处置。

  打造全面小康示范村样本,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村、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建国村成为方正县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活招牌”。

  村子富了、乡亲们生活美了、村风民风家风更淳朴了,“在这样的村子生活,我们是幸福的。”建国村村民说,这是他们想要的幸福生活。

  黑土刨金 “光棍村”变身小康村 

  “平时一顿饭,三口人三碗米饭足够了;现在五碗饭的量,三口人还经常‘抢’起来。”人在浙江嘉兴的张婧笑着说,原因只有一个——米不一样了。

  前年,因工作调动,张婧一家从哈尔滨南迁至浙江嘉兴。她说,她家最近生活有了新变化,全家人的饭量都见长。上个月,张婧通过朋友推荐,在一家农产品网络商城注册成为会员。她在电子货架上惊喜地发现,地道的冰城“延寿大米”热销。“家乡大米焖出饭来就是好吃。”下单第二天,一袋延寿香米就送上了门。从那天起,家乡的米香勾得全家人胃口大开、饭量猛长。

  看似简单的网络销售,背后是新型“订单农业”在发力。通过订单农业,新建村华丽转身,变成延寿县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新建村过去太穷了,穷到留不住年轻人。”村党支部书记李旭东告诉记者,“除了祖辈传下来的黑土地,还有村边流淌的亮珠河,还真没啥可以依仗的优势。想要奔小康,就得从黑土地里刨出金子来。”

  李旭东说,两届村党支部立志带领乡亲改变新建村的面貌,依靠党的扶贫政策,村里大兴水利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建村相继成立。肉鸡小区、黄牛基地、葡萄棚室建了起来,全村初步形成集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绿色和有机稻米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循环产业经济链条。

  一代接着一代干。2019年,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旭东上任后,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越走越宽。村子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成了远近闻名的“订单村”,6000亩优质延寿香米身价倍增,卖进了江浙的社区。200余栋育秧大棚种上了红彤彤的朝天椒,小辣椒通过山东企业卖出了国门……

  钱袋子鼓了,乡亲们过上了小康日子,村子也成为延寿远近闻名的富美村庄,并获得“黑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等多项荣誉称号。如今的新建村正蓄力扬帆再出发。正如李旭东所说:“我们不仅要做小康样板村,还要奋力前进,做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