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涌洞乡位于县城东北35公里处,全乡幅员面积67.7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米,最高海拔1230米,辖区内共8个村。河坝村就是之一,该村位于涌洞乡以南,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生产的稻米口感细嫩滑溜,松软爽口,据说古时候就是朝庭皇宫的贡品,河坝村也因此而得名。
日前,笔者走进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涌洞乡,炎热的夏天,位于河坝村的“贡米”基地里,处处绿意盎然,夏日微风吹来,送来阵阵清香。
据悉,巩固脱贫成果和开局乡村振兴以来,涌洞乡坚持把“涌洞贡米”产业作为全乡特色产业培育的“重头戏”、再现鱼米之乡风光的“关键招”,按照“做优品牌、做大基地、做精产品、做深文化”的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推动“贡米”产业发展,努力探索群众增收路径。
百年稻香 源远流长
据说清乾隆五十二年冬天,秀山知县吴桂征用精选后的河坝村白竹山大米解送进京,献给皇帝,乾隆皇帝尝试后,便倍加赏赐,敕封此米为“贡米”,从此白竹山的米就享有“贡米”之称。
这里的土质与其他地块的土质不一样,种出来的大米米色油浸、粒大,煮成的米饭糍熟,吃起滋润可口,闻起清香扑鼻。由于米质优异,成熟期比一般的迟,亩产也较低。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前,涌洞乡基础设施落后,尤以河坝为甚,该村农户点缀在川河盖大山腰和谷底,发展条件恶劣。种出的“贡米”挑不出大山,豢养的牲畜背不出关隘。村民纷纷选择到沿海打工,只有一部分村民迫于无奈仍在苦苦守望。
近几年来,村里的道路通达了,硬化了,通畅了,从羊肠小道到康庄大道,从贫瘠到希望,从梦想到插上飞跃的翅膀……
稳增长、调结构 引领示范带头作用
为了不丢敕封“贡米”的盛名,2019年,涌洞乡河坝村种植大户吴秀长成立秀山县千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从村民手中流转闲置土地100余亩,利用涌洞乡的自然资源优势,种植水稻100余亩。该公司在种植上采用传统耕作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用农家肥和青绿肥发酵后下田做底肥,用草木灰做追肥,灭虫常用老式灭蛾灯和草药制剂喷洒,用中草药制剂和石灰灭菌杀虫,因而生产出的大米油润光滑、颗粒均匀、营养丰富、口感极佳,弘扬和维护了白竹山“贡米”的称号。
“我们在种植上沿袭生态古法耕种,都是春播秋收,历经150天生长期。”秀山县千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秀长表示,目前,他们公司种植出来的大米市场价为8元/斤,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这也坚定了他们发展“贡米”决心。
“秀山县千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不仅让我们村的优质大米走了出去,还为河坝村增加了新动能,为当地村民创造就业机会,扩大收入来源。”河坝村驻村第一书记龙士清介绍道,自秀山县千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共种植“贡米”水稻120余亩,通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每年能够为当地解决务工500余人次,辐射周边5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左右。
为打响“涌洞贡米”品牌,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着力打造涌洞乡河坝村“贡米”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今年年初,涌动乡以“涌洞贡米”原产地河坝村为核心区,以古田村、涌洞村2个村为辐射区,将水稻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采取“大户+农户”的模式,动员河坝村吴秀长和姚卫忠2位种植大户种植高品质水稻,共计种植了100亩“涌洞贡米”示范基地。
“米作为我们乡的主导产业之一,接下来,我们计划种植‘贡米’产业4000亩以上,其中涌洞村发展‘贡米’2000亩以上,古田村发展‘贡米’1000亩以上,河坝村发展‘贡米’1000亩以上。”涌洞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规划中,涌洞乡将围绕乡村旅游产业核心,按照产业配景、产品配套思路,推动“贡米”产业发展,努力探索群众增收路径。”
抓农旅、促融合 推进全乡全域旅游发展
涌洞乡在推动“贡米”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下一步,该乡将以现有绿色稻米产业为基础,结合重点片区总体布局,规划开发稻田农耕文化、游客稻田捉鱼、打稻坊等观光体验“旅游+”等项目,推进以“贡米”基地为主的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以“贡米”文化为元素的配套基础设施,形成以“贡米”基地为支撑的诗意田园风光,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为推进全域旅游,我们乡将结合贡米基地的优势,在河坝村建设农耕农事乡村博物馆一座,主要内容为修建复古水车碾坊一座,编织田间稻草人、稻草耕牛等点缀贡米梯田景观,展示犁、镰、风车、蓑衣等农具,让农耕文化为梯田贡米产业发展赋能添彩。定期举办农耕文化节、稻花鱼节,传承传播传统农耕文化,让耕文化在融入市场经济中展现莲勃生命力。”涌洞乡宣传委员马学林说:“通过农旅结合,把农田变为旅游车间,农民变成旅游产业工人,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让旅游氛围浓起来,切实发挥‘贡米’基地在全乡乡村振兴中起到的作用。”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