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非瘟防控体系 助力生猪增产保供

2021-02-23 15:09来源:临安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农事编辑
自国内发生首例非洲猪瘟以来,临安区坚决贯彻国家、省、市各级防控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组建专业团队、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管理、加强监测预警,通过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不断提高非洲猪瘟闭环管控水平,建立健全生猪全产业链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保障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全面完成生猪增产保供任务。
  一、组建队伍,落实监管责任
  组建专业化队伍,做好做实生猪非瘟防控工作,做到巡查监管不留死角,技术指导有求必应。
  一是成立区级防控专家组
  由区指挥部领导、区畜牧局畜牧兽医首席专家组建成立临安区非洲猪瘟防控专家组,制定区域防控方案,研究疫情发生成因,研判疫情发展形势,创新临床诊断方法和精准科学处置方案,为科学防控提供决策。
  二是成立区镇村三级疫情防控巡查组
  成立了区级督查、镇级巡查、村级普查的三级疫情防控巡查组,逐级压实动物防疫监管责任,按要求对辖区内规模猪场、散养户及关联场每周定期排查,每日定时巡查,发现情况随时报送,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
  三是落实一场一人主体责任
  规模猪场作为防控的重点,其主体责任落实最重要。对规模猪场实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和上门服务,查漏补缺,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制订并落实临安区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细节管理144条,落实每个场专人负责生物安全水平现状巡查,并向镇级报送情况,确保规模猪场安全生产。
  二、规范生产,实行闭环管理
  1.提升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
  以实施《临安区畜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通过新建、扩建、改造、提升等方式,全面提升94个生猪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8个新建场以高质量、高水平为要求,配套自动供料、自动清粪、自动温控、自动消毒等设施,实现多重隔离、封闭饲养目标,示范带动全区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水平质的飞跃。41个改扩建场以《临安区规模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为指导,从自动化生产、封闭式养殖、多途径管控、多方位消毒等方面提升改造,全面提升全区生猪养殖场防控水平,实现非瘟防控量的增长。45个保留场通过《临安区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评估检查表》5大项41小项内容的综合评定,查找各场生物安全防控中的漏洞、盲点,立整立改,实现全区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面的普及,确保养殖环节安全防控不漏一场、不漏死角。
  2.切断生产运输环节传播途径
  一是建立转运车辆区域洗消中心。分别在板桥和於潜两镇建立了区域性运猪车辆洗消中心,负责我区所有规模猪场装猪前的清洗消毒,同时做到追溯管理,严格按照临安区运猪车辆洗消生物安全规范的要求作业,运猪车辆凭消毒证装猪和检疫,从而彻底切断了生猪转运环节传播途径。二是规范病死动物集中处理流程。临安区于2007年就建成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并在全区各镇设立了收集点,建立了上门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我区按临安区无害化处理场生物安全规范的要求,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消毒设施等进行了改造,做到运输、存贮、处理各区相互隔离,处理车间实行封闭操作,同时建立净污两处消毒设施,确保车辆两次清洗消毒,做到不洁不出场,出场不污染,收集不交叉,切实发挥消毒灭源作用,实现切断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环节传播途径。
  3.提高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
  按照临安区生猪屠宰场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对生猪屠宰场的消毒设施、污水及废弃物处理设施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建立了非洲猪瘟核酸检测室,做到非洲猪瘟检测逢进必检、批不漏只。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完善管理制度,落实检疫监管责任,实行检疫员岗位负责制,实施严格的检疫监管,确保出场车辆洁净,确保猪肉产品病毒零污染、安全可溯源。
  三、加强监测,及时发布预警
  为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预警,我区重点加大监测工作力度。
  一是在原动物疫病的基础上建立非洲猪瘟PCR实验室,制定采样规范和全区监测技术方案,做到采样监测每年两次全覆盖,为制定疫情防控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二是建立完善检测和督查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促进生物安全落在实处。三是建立检测和临床排查相印证的方法,为及早排除潜在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四是建立非洲猪瘟疫情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检测结果、风险隐患等信息,以便针对性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