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卷叶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21-04-26 17:39来源:   作者:

大豆卷叶螟是一种严重危害大豆生长的虫害,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广泛分布。近年来,随着冬季气温的盛高,大豆卷叶螟越冬虫卵大量增加,其危害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大豆卷叶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农户们参考。

大豆卷叶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大豆卷叶螟形态特征

成虫黄褐色,体长12毫米左右,翅展25~26毫米,前翅黄白色,外横线略呈锯齿形灰黑色纹,内横线亦有黑色波纹,中至外缘有一暗色斑。卵,椭圆形或不正形,常两粒在一起,淡绿色。幼虫,绿色,腹部背面毛片为两排,前排4个,中央2个稍大,后排2个稍小。蛹,褐色,长15毫米,腹部第5~7节,背面各有4个突起,尾端有4个钩状刺。

大豆卷叶螟为害症状

大豆卷叶螟主要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喜食叶肉,蛀入花蕾和嫩荚,被害蕾容易脱落,被害荚的豆粒被虫咬伤,蛀孔口常有绿色粪便,虫蛀荚常因雨水灌入而腐烂,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3龄后开始卷叶,4龄幼虫将豆叶横卷成筒状,潜伏在其中啃食表皮和叶肉,特别是在大豆开花结荚盛期,有时数张叶片卷在一起,严重时将全田叶片卷皱,营养器官受到破坏,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常引起落花落荚,或豆粒干瘪、不完整,品质降低,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减产15%~20%,严重的减产可达30%以上。

大豆卷叶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大豆卷叶螟发生规律

大豆卷叶螟在吉林、辽宁每年发生2代,河北、山东、浙江每年发生2~3代,南方地区每年发生4~5代,以蛹在残株落叶内越冬。一般发生2~3代时,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越冬代成虫盛发期,7月上旬为产卵盛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进入一代幼虫发生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危害最重,田间卷叶株率大幅度增加,发生田块一般卷叶率30~50%,重发田块80%以上,叶片被卷食后,仅剩一层表皮形如网状,因受害正处于结荚期,对大豆结实影响明显。8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9月份是二代幼虫危害盛期。

成虫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有趋光性,喜欢白天潜伏在叶背面隐蔽,傍晚时出来活动,取食花蜜,多把卵产在生长茂盛、生长期长、成熟晚、叶宽圆、叶毛少的大豆品种上,其卵散产在大豆叶片背面。每只雌虫产卵在40~70粒,幼虫活泼,孵化后即取食,逐渐吐丝、卷叶,潜伏在卷叶内啃食,老熟后可在其中化蛹,亦可在落叶中化蛹。该虫适宜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在18℃~37℃,最适环境条件为气温22℃~34℃,相对湿度75%~90%,喜多雨湿润气候。卵期4~7天,幼虫期8~15天,蛹期5~9天,成虫寿命7~15天。大豆卷叶螟的天敌主要有6种寄生蜂, 其中以螟虫长距茧蜂为主。多雨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大豆卷叶螟发生;生长茂密的豆田、晚熟品种、叶毛少的品种,施氮肥过多或晚播田受害较重。

大豆卷叶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大豆卷叶螟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在幼虫发生期,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集中烧毁。作物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枯叶、杂草,集中烧毁,深翻地灭茬,减少越冬虫源数量。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少大豆卷叶螟发生。

2、物理防治

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

在各代卵孵化盛期后(一般在8月上旬),查见田间有1%~2%的植株有卷叶危害开始防治,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次。药剂可选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15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