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短额负蝗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1-04-27 19:09来源:   作者:

花生短额负蝗又叫中华负蝗、尖头蚱蜢、括搭板,在各种植产区普遍发生,能够给花生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花生短额负蝗,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其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详情如下:

花生短额负蝗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为害症状:

成虫及若虫取食叶片,形成缺刻和孔洞,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发生规律:

(1)世代。北地区每年发生1代,华北地区每年发生1~2代,长江流域每年发生2代。(2)越冬。以卵在沟边土中越冬。(3)时期。华中4月份开始为害。华北地区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幼虫大量出现,7~8月羽化为成虫。东北8月上中旬可见大量成虫。

花生短额负蝗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短额负蝗发生严重的地区,在秋、春季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铲除田埂、渠堰两侧5cm以上的土及杂草,把卵块暴露在地面晒干或冻死,也可重新加厚地埂,增加盖土厚度,使孵化后的蝗蝻不能出土。(2)药剂防治。抓住初孵蝗蛹在地埂、渠堰集中为害双子叶杂草、扩散能力极弱的特点,在3龄前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喷敌马粉剂22.5~30千克/ hm2,或40%敌马合剂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田间喷药时,药剂不但要均匀喷洒到作物上,而且要对周围的其他作物及杂草进行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