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尖细蛾又称荔枝细蛾,在我国各荔枝产区均有分布且危害日趋严重,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为了帮助农户们更好的防治该虫害,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荔枝尖细蛾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
与荔枝蒂蛀虫极为相似,较难识别,但该种虫体较小。触角丝状,长于前翅。翅狭长,8.3 ~ 9.0mm。前翅灰黑色,中部有5条白纹构成W形纹,翅尖有一深黑色小圆点,较荔枝蒂蛀虫大而明显,附近银白色,前面为橙色区,有两黑色平行斜纹,从后缘伸至前缘,将橙色区分割为二,臀区鳞片黑白相间;后翅暗灰色,缘毛长,灰白色。腹部各节有深褐斜纹。
卵
近圆形较扁平,长0.2 ~ 0.3mm,乳白至淡黄色,卵壳上有网状纹。
幼虫
淡黄色,危害嫩叶时呈青绿色,略扁,胸足3对,腹足(含臀足)4对,臀板指甲形,后缘有刚毛数根。
蛹
暗色,头顶有一破茧器,触角伸出腹末部分与第七至第十腹节等长或稍长。常结茧于叶片背面,乳白色半透明。
危害症状:
幼虫主要蛀食幼叶中脉,致使叶端干枯卷曲,也可蛀食嫩梢梢髓,致使嫩梢幼叶脱落或枯萎。近年在一些荔枝、龙眼园秋梢期危害颇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采果后及时清洁果园,把枯枝、落叶、落地果清理干净,把病虫枝条、荫枝等剪去,使果园通风透光。②适时放秋梢,控制冬梢,阻断其食物连接,减少冬春季虫源。③春季短截花穗,及时清理烧毁第二次生理落果,减少下一代虫源。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凭借其毒副作用小、对人畜和农产品安全、对环境友好、对害虫具有长期抑制作用等优点而受到大众追崇。目前可用于荔枝蒂蛀虫防控的生物措施主要有: ①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如中华微刺盲蝽Camtylomma chinensis Schuh可捕食荔枝蒂蛀虫卵, 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Tjeder可捕食荔枝蒂蛀虫的预蛹和蛹,食胚赤眼蜂Thichogramma embryophagumHarting、安荔赤眼蜂Thichogramma oleae voegele et Pointel和斑螟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hypsipylae Nagaraja等寄生蜂可寄生荔枝蒂蛀虫的卵,这些天敌对荔枝蒂蛀虫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②应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t.)、绿僵菌和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对荔枝蒂蛀虫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3) 信息素的应用:利用害虫的性信息素对害虫进行诱捕、迷向、干扰交配等,以达到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但目前人工合成的荔枝蒂蛀虫性诱剂活性仍然不高,诱捕到的成虫数量较少。
(4)药剂防治:①适时防治,通过预测预报,确定荔枝生长期间的几个关键时期,抓住荔枝蒂蛀虫卵、初孵幼虫和成虫3 个敏感时期进行灭杀。②防治策略,“兼前、抓中、控后,成虫、初孵幼虫和卵一起杀”,即前期通过防治椿象、尺蠖和卷叶蛾等害虫进行兼治,狠抓第二次生理落果后的中期防治,在果实后期根据田间虫口密度进行控制性防治。③药剂选择或混配,要选用能够同时杀成虫、幼虫和卵的药剂或配方,目前能同时杀成虫和初孵幼虫的药剂有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毒死蜱、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其中联苯菊酯还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能同时杀卵和初孵幼虫且持效期较长的药剂有除虫脲、灭幼脲、杀铃脲以及氯虫苯甲酰胺等,可根据虫情和药剂特点合理搭配,兑水喷雾。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