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蚧在猕猴桃产区均有分布,近年来其危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猕猴桃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花芽形成,削弱了猕猴桃树势,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猕猴桃桑白蚧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1、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桑白蚧是危害多种果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雌虫:介壳灰白色,长2~2.5毫米,近圆形,背面隆起,有明显螺旋纹,壳点黄褐色,偏生壳的一方。介壳下的雌虫体橙黄色,体长约1.3毫米。宽卵圆形,无足,虫体柔软,腹部分节明显,有3对臀角,触角退化成小瘤状,上有1根粗大的刚毛。
雄虫:介壳灰白色,长约1毫米,两侧平行,呈条状,背面有3条突出隆背,壳点橙黄色。位于壳的前端。从雄虫壳下羽化出的雄成虫具卵圆形灰白色翅1对,体橙色或橘红色,体长0.65~0.7毫米。腹部末端有1针状刺,陕西关中地区一年发生2代。3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4月中旬开始产卵于壳下。第1代若虫5月下旬进入孵化盛期,孵化期较整齐。7月下旬为第2代若虫孵化盛期,10月上旬雌雄交配,10月下旬以受精雌成虫寄生枝干进入越冬状态。
雄成虫寿命极短,仅一天左右,羽化后便寻找雌虫交尾,午间活动,交尾4~5分钟,不久即死亡。雌虫平时介壳与树体接触紧密,产卵期较为松弛(防治最有效时期),若虫孵化后在母壳下停留数小时而后逐渐爬出分散活动一天左右,多于2~5年生枝蔓上固定取食,以枝蔓分叉处和阴面密度较大。约经5~7天开始分泌出绵毛状白色蜡粉覆盖于体上,逐渐加厚,不久便脱皮,脱皮时自腹面裂开,虫体微向后移,继续分泌蜡质造成介壳。雄若虫期2龄,脱第2次皮羽化成虫。
受害严重的植株,春秋发芽迟缓,越冬雌虫发育也较缓慢。产卵期比受害较轻的树推迟10天,就全园来看,发生期不甚整齐。给药剂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可以考虑分批防治的办法。
2、防治措施
以若虫分散转移期化学防治为主,结合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苗木、接穗带虫传播蔓延。
(2)农业防治方法。①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轻轻刷掉枝蔓上的介壳虫体。②剪除病虫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夏剪时剪除顶端开始弯曲的或已经相互缠绕的新梢,过度郁闭的应及时打开光路,疏除未结果且下年不能使用的发育枝、细弱枝和虫害严重的病虫枝等,将虫枝带出烧毁,通过减小虫口基数和提高透光率来抑制桑白蚧的滋生繁殖。③发生严重的果园通过深翻改土、增施农家有机肥、果园种植绿肥:配方施肥、叶面喷肥等措施加强果园田间管理,促进果树枝条健壮生长,恢复和增强树势。
(3)生物防治方法。注意保护及利用天敌:桑白蚧的主要天敢是红点唇瓢虫及日本方头甲。果树生长季节5―6月份是天敌发生盛期,在用药上要注意使用有选择性药帮,尽量在天敌盛发期不喷或少喷广谱性杀虫剂。
(4)化学防治方法。休眠期防治:春季萌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95%溶敌机油乳荆50倍,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40%安民乐乳油1000倍液。
若虫分散转移期(5月下旬、7月中旬)用25%蚧死净乳油1000倍液+0.1%洗衣粉液,或40%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水剂2000倍液。或用优乐得25%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杀扑磷噻乳剂1500倍液等喷药防治。喷药时重点对准介壳虫重叠危害严重的枝蔓分叉处及背阴面淋洗。杀虫剂应交替施用,每个孵化盛期(若虫分散转移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连喷2-3次药,可有效防止桑白蚧的发生蔓延。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