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叶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2021-07-05 19:31来源:   作者:

芦笋叶甲别名十四点负泥虫、细颈叶甲,成虫和幼虫啃食芦笋嫩茎、拟叶,造成笋株畸形或食成光秆,远看呈枯死状,轻者影响芦笋产量,严重时笋株枯死。小编总结了芦笋叶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供农户们参考。

芦笋叶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1、形态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成虫体长5.5~6.5mm,宽2.5~3.2mm,体橙黄色或红褐色,具黑斑。复眼突出明显,头前端、眼四周、触角均黑色,其余红褐色。头部带黑点,触角Ⅱ节,念珠状,自基部近圆形,逐渐呈倒卵圆形。前胸背板长略大于宽,呈近圆柱形,均匀散布小刻点,前半部有四个横向排列的圆形黑斑,小盾片黑色,倒三角形。每个鞘翅上具黑斑7个,其中基部3个,肩角和背面两个较大,肩中部2个,后部1个较大,翅尖一个最小。每个鞘翅上有9列纵向的小刻点。腹部褐色或黑褐色,足黑褐色,褪节发达,光滑,胫节细长,密生白色刚毛,跗节2节,趾钩发达。卵长1~1.2mm,宽。0.25mm,初乳白色至浅黄色,孵化时变黄褐色。幼虫寡足型,初孵化时,虫体淡黄色至淡绿色,头、胸足、气门黑色,2龄后乳黄色。3龄幼虫以后,头胸部变细,腹背隆起膨大,肛门在后部背面,体外常有泥状粪便,又称14点负泥虫。老熟幼虫体长6~7mm,腹部肥胖隆起,多皱,体暗黄色。离蛹长5~6mm,宽2.5~3mm,初期杏黄色。土茧椭圆形。

2、生活习性

在当地一年发生完整2代,多以成虫在芦笋田的土壤中越冬,在落叶下、杂草根际以及收割后的植株和枯茎中也可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出土活动,5月末6月初产卵,卵散产在鳞片内或嫩叶上。一代发生于6月上旬至8月上旬,7月初幼虫开始进入为害盛期。二代发生于8月上旬至9月下旬,8月下旬是幼虫为害高峰期。幼虫行动慢,4龄进入暴食期,可在短时间内将芦笋拟叶吃光,造成植株枯死,老熟后钻入土中2~3cm处化蛹,成虫有假死性,可以进行3~5米的短距离飞行。卵期5~8天,幼虫4龄,历时7~10d,预蛹期3d,蛹期6~8d,从卵到成虫约需25d左右,成虫期长达45d左右。世代间重叠明显,第二代幼虫化蛹时,第一代成虫还在危害,因此在整个芦笋的生长旺季都可以受到危害。

芦笋叶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3、防治方法

3.1农业措施:在越冬前和入土化蛹前及时进行中耕,破坏害虫越冬和生存环境,发生严重的地块应进行移栽或轮作,在发生密度较小时利用成虫假死性和幼虫行动缓慢的特点采用人工捕杀。

3.2生物防治:在发生密度较大时,可以利用鸡不吃芦笋的特点在田间放养鸡等家禽,达到防虫的目的。

3.3药剂防治:在采笋后喷施1%鱼藤酮DP,0.3%绿晶牌印谏素EC500倍或0.6%苦参碱1000倍或2%阿维菌素5000倍喷雾。化学药剂在当年最后一次采笋后,幼虫进入暴食期的幼龄期施药,可以选用48%乐斯本EC1500倍液、90%杜邦万灵2000倍或2.5%敌杀死EC1500~2000倍喷雾。喷雾应在上午进行,喷雾量根据芦笋的株高和密度确定,一般每公顷300~450L。芦笋作为蔬菜作物,在芦笋采收期间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药剂,使用低毒低残留药剂必须注意安全间隔期(一般7~l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