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黑腐病的症状、发病条件与防治技术

2021-07-12 18:25来源:   作者:

甘蓝黑腐病是甘蓝栽培中的一种普遍病害,各地均有发生。正常的年份一般减产10%左右,重病年份减产可以达到25%~30%。近年来,在露地甘蓝生产过程中,部分生产者对甘蓝黑腐病的症状识别不清,防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甘蓝的产量与品质。现将甘蓝黑腐病的症状、发病条件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甘蓝黑腐病的症状、发病条件与防治技术

1、典型症状

甘蓝黑腐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球或球茎。病菌由气孔侵入,先从叶缘发病。发病初期叶边缘叶脉前端出现“V”字形黄褐色小斑点,病斑周围常具有黄色晕圈;随后病斑沿叶脉向内扩展,逐渐形成黄褐色大斑,严重时叶脉变黑呈网状;病菌由病叶的维管束蔓延到茎部的维管束中,然后由茎部维管束向上和向下扩展,引起植株萎蔫,剖开球茎可见到维管束变黑。天气干燥时,叶片病斑干而脆,湿度大时,病部腐烂,但没有臭味。

2、发病条件

病原为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npestris (Panmmel) Dowson]。病菌在种子或在病残体、种株上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农事操作等进行传播。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5~35 ℃病菌均可以生长发育,在16~28 ℃连续降雨后病情指数明显增强。一般连作地块、虫害重的地块发病重,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时易发病。

甘蓝黑腐病的症状、发病条件与防治技术

3、防治方法

3.1 种子消毒。用50~55 ℃温水浸种20~30 min,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播种。

3.2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3年轮作;采用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避免畦沟积水,勤浇浅灌,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后田间积水;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安排栽培密度,防止茎叶郁蔽;栽培过程中及时摘除病株,结合深翻,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体,清除病原。

3.3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1∶0.5∶2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续2~3次。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