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五小”产业托起致富梦

2020-11-10 17:38来源:农村部   作者:未知
  “我将100只鸡入股到村上的养鸡场,年底可分红。养鸡场还聘我为饲养员,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一年收入能增加2万多元。”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红光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守和说。

  东寨镇红光新村是永昌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94户贫困户入住,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在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目标后,能致富、可发展成了红光新村村委会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重点工作。

  今年,为了加快推进村民脱贫致富步伐,东寨镇红光新村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借助“五小”产业发展的政策东风,新建养殖小区,让贫困户“持鸡入股”,按股分红,叩开致富大门。

  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是实现贫困户“短平快”增收的创新举措。今年以来,永昌县抢抓政策机遇,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一村多样、一户一项目”的发展要求,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多点发力打造特色产业,扶持了一批有发展意愿、有带动能力、有示范效应的“五小”产业户。

  铁箍子套入整齐的芨芨草,然后把削尖的木棍打进捆好的草里,再选取一把芨芨草填进木棍打出的空隙中……走进永昌县红山窑镇富民产业基地,72岁的留守老人马占福一边动作娴熟地扎着扫帚,一边分享自己的喜悦,“纯手工制作的扫帚又结实又耐用,卖的价格要比机器制作的相对高一些。”

  红山窑镇有丰富的野生芨芨草资源,过去一到冬天,村民们就点火烧了。

  马占福老人看着可惜,他利用农闲时间收割芨芨草制作成扫帚,一年能增收8000多元。

  红山窑镇因势利导,为他提供了一间专门用来制作扫帚的房间,并积极探索以“双创基地+村党支部+扶贫车间+留守老人”为载体的利益联结模式,依托扶贫车间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留守老人发展芨芨草扫帚产业。

  扶贫车间提供扫帚制作机器、扫帚箍子,贫困户负责制作,制作好的扫帚由村集体统一收购,芨芨草变废为宝,年产值达80余万元,有效提升了产业扶贫效益。

  小产业扶贫不仅让留守老人马占福手头宽裕起来,同时也让红山窑镇毛卜喇村村民赵吉庆尝到了甜头。

  “今年3月,听说养鸡村里给补助,我就积极响应号召,在自家后院里养了60只鸡。”赵吉庆算了一笔账,养鸡的收入再加上政府补助的2000元,年收入能增加6000元,这让他对脱贫致富信心十足。

  “目前,‘五小’产业发展已辐射全镇150余户贫困家庭。”红山窑镇党委副书记张文江介绍道。

  在永昌县新城子镇毛家庄村韩国兰家的后院,鸡鸣羊叫,好生热闹。

  韩国兰告诉记者,今年6月,在村上举办的“五小”产业启动仪式上,她和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到了由甘肃宏盛汇泽建设有限公司发放的1000只爱心鸡苗。

  令韩国兰没想到的是,一只养到六七斤的大公鸡能卖到110元左右,很多城里的顾客不怕路远慕名来买。

  乘着实施“五小”产业的政策东风,韩国兰还养了多只小尾寒羊,用心发展起了养羊业,第一年就产了20多只小羊羔,这给韩国兰带来了意外之喜。“今年,我养的500只鸡已经卖掉了300只;买了46只羊,产了27只羊羔,政府还出资给我家修了新房子,我特别高兴。” 韩国兰说,“这是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好事。”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