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茎枯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1-07-05 19:31来源:   作者:

芦笋茎枯病发病快、流行广,是一种严重危害芦笋的病害,造成了芦笋品质和产量的下降,使农户们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降低该病的发生尤为重要。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总结芦笋茎枯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芦笋茎枯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1、发病症状

病菌主要危害茎和枝,靠地嫩笋最容易感染。开始时出现淡黄色小斑点,慢慢扩大成菱形或短线形褐色斑点,再不断扩大边缘红褐色中央呈灰褐色凹陷状,最后褐色斑变成灰色,上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孢子器),待病斑绕茎一周时其上部全部枯死。

2、发病规律

茎枯病的致病病源为天门冬茎霉菌,该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在病残体上或土中越冬。来年由孢子器分生出孢子,通过雨水、风、生产工具、种子等传播。气温高,湿度大,发病重,因此,气温和雨量是决定发病次数与轻重的主要因素。新笋田主要是种子带菌。老笋田的病菌主要是靠风雨、劳动工具、土壤、病残体等传播。据吉水多年记载,发病高峰有2次,第1次为4月份左右,第2次为8月左右,传染周期为9~13天。由于病菌借雨水的反溅到茎干上造成了继发性感染。所以整个生长期可反复侵染10多次。

芦笋茎枯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3、综合防治

3.1 苗床消毒 选用未种过百合科的沙质壤土做苗床,每1m2苗床用绿亨一号与筛过的细土25kg拌匀,取15kg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用10kg药土盖籽。

3.2 彻底清园,切断病源 每年于春季结束后和芦笋枯萎后清园2次。收获时沿土表把芦笋割除,将地上部分及杂草带出园外烧毁。清园后用100~200倍液的芦笋净或200倍液农抗120或300~500倍液恶毒灵浇灌芦笋根部杀菌,把病菌基数降到最低点。同时搞好畦沟排水,创造一个不易发病的良好环境。

3.3 推迟留母茎,避过发病高峰 对于3年以上秋发好、累积养分多的笋田,可采用先不留母茎采收,到5月气温升后采用边留母茎边采收,留母茎要控制为3~5支,这样可以避过茎枯病发病高峰期。到7月气温升高后采取留母茎采收,要一次性留足母茎。采笋期间不能漏采,可以控制病菌的繁殖与蔓延。

3.4 加强科学管理,增强抗病能力 ①旺枝搭架防倒伏,可以改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②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增磷钾肥,适量追施氮肥,可以延长植株的保绿期,增加产量,提高抗病能力。

3.5 适时选用农药防治 芦笋抽生嫩茎的第1天开始喷药,晴天每隔3~5天喷1次,高温潮湿天1~2天喷1次。还可采用涂茎法,当嫩茎长到20cm时,选择晴天用75%的百菌清300~500倍液、甲基托布津400~600倍液、茎枯净或芦笋清200~300倍液交替涂抹,效果特好。待嫩茎分枝长叶时,改用喷雾,用药种类除以上药外,还可选用芦保丰300倍液+50%多菌灵400倍液,或世高900倍液+百菌清600倍液,或芦病灵200倍液+茎枯净400倍液。如果芦株已经感染病菌,应看病情而定适当加大用药量。注意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