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了马铃薯的健康生长,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农户们应该了解该病的症状,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马铃薯病毒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马铃薯病毒病的症状
1.普通花叶病
常见症状为轻型花叶,感病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正常,叶片平展,只在病株的中上部叶片颜色表现浓淡不一的轻微花叶症或斑驳花叶症,而斑驳花叶常沿叶脉发展,有时在叶片退绿部位上产生坏死斑点。
2.条斑花叶病
常见症状有五种:无症状、花叶、花皱叶、条斑花叶、条斑垂叶坏死。敏感品种在病株叶片背面叶脉、叶柄及茎上均出现黑褐色条斑坏死,叶片、叶柄及茎部均易脆折,感病初期病株的中上部叶片呈现轻皱斑驳花叶或伴有褐枯斑,病株的生育中后期,其叶片由下至上干枯而不脱落,呈垂叶坏死症,其顶部叶片常出现失绿斑驳花叶或轻皱缩花叶。
3.轻花叶病
在多数马铃薯品种上引起花叶、斑驳、叶脉凹引起叶面粗缩,叶脉上或脉间呈现不规则的浅色斑,暗色部分比健叶颜色深,叶缘皱褶呈波状,病叶变黄,早期脱落,块茎瘦小。有的品种只表现轻花叶症或叶脉坏死症。病株的茎枝向外弯曲,常呈开散状的株型。
4.脉间花叶病
依株系、品种,症状有一定差异。其强株系侵染后,马铃薯幼苗期小叶表面带有油脂状光泽,同时小叶迅速开始向下卷曲,叶背出现条斑坏死,随着马铃薯生长发育,产生明显花叶,叶片严重变形,发展全株叶片均向下卷曲,下部叶片出现不规则的坏死斑点,并很快黄化至枯干,病株严重萎蔫和矮化,其株高只相当于健株的1/3高度,叶背向卷曲状似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PVM的弱株系侵染马铃薯后,常引起病株小叶脉间花叶,小叶尖端稍扭曲,叶缘呈波状,病株顶叶有些卷叶叶面表现光泽。
5.潜隐花叶病
感病植株的典型病症是叶脉下凹,叶片粗缩,叶尖微向下弯曲,叶色变浅,轻度垂叶,植株呈开散状。但因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不同,病株症状表现有些差别。具有一定抗耐病性的品种感病后,病株叶片常产生轻度斑驳花叶和轻皱缩。抗病性较弱的品种感病后,病株生育后期叶片有青铜色,严重皱缩,明显花叶,在叶片表面上产生细小坏死斑点,老叶片不均匀的变黄,常有绿色或青铜色斑点。抗病性强的品种感病后没有明显症状,只有与健株相比较才能观察区别病株,如有的病株较健株很少开花。
6.黄斑花叶病
因品种和病毒株系不同而异。如马铃薯艾皮库尔品种感染PVG株系后,病株叶片轻皱缩变形,呈现明显脉间黄块斑花叶症状。马铃薯克新2号品种被PVF与PVX复合侵染后,病株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斑驳花叶症状。东农303品种病毒,播种后苗期植株表现黄块斑花叶,随着植株生长发育,其新生长的枝条陆续出现鲜黄斑花叶症状。有的耐病品种随感染PVF和PVX,其病株却是不反应症状的带毒体。
7.卷叶病
当年初次浸染的症状,主要表现病株顶部的幼嫩叶片直立变黄,小叶沿中脉向上卷曲,小叶基部着有紫红色。续发性为二次侵染(即用上年PLRV初侵染块茎,在下年做种再发病)侵染的病株症状,表现为全植株病状较为严重,一般在马铃薯现蕾期以后,病株叶片由下部至上部沿叶片中脉卷曲,呈匙状,叶肉变脆呈革质化,叶背有时出现紫红色,上部叶片褪绿,重者全株叶片卷曲,整个植株直立矮化。块茎变瘦小,薯肉呈现锈色网纹斑。初侵染病株减产程度小于续发性侵染病株。
二、病毒病的防治
防治策略应以采用无毒种薯为主,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及治虫防病等综合防治措施。
1.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海拔高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
2.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在条斑花叶病及普通花叶病严重地区,可选用白头翁、丰收白、疫不加、郑薯4号、乌盟601、克新1号和广红二号等抗病品种。
3.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防好。使用药剂参见本书蚜虫防治法。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5.田间已经发病可进行药剂防治以减轻病害,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